次日下早朝的时辰,清儿和伊伊扮作出宫采买的装束,正好遇上群臣下朝往宫门口走,她俩退到一边贴墙站着,偷偷打量着众人的样貌和言行。

    伊伊是在记人脸、认官服,清儿却只觉眼花缭乱,看得人头疼,甚至开始反省自己,是否失忆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傻丫头,所以才完全不记人情……

    侍卫见她们等候良久,颇感怪异,遂上前询问,见了通行令牌才退开,提醒她们抓紧时间出宫采买,正好大臣们走得差不多了,她们便出了宫门,看宫外停的马车三三两两地离去,最后剩下一辆挂着几串铃铛的素雅马车,车帘默默垂着,遮住了里面的光景,车夫正站着等待。

    清儿驻足,望着寂静的铃铛,不禁猜测:里面是一位女子?

    一阵脚步声响起,清儿侧首注目,见一个身影迈出宫门,年轻挺拔,步伐平稳,径直走向那辆铃铛马车,车夫迎上前低声行礼,接过他手中的朝笏。

    车帘被一只白皙的纤纤玉手撩开,车中人温柔唤了一声“夫君”,他笑着握住那只手:“夫人今日又来了。”遂登上马车,将帘子放下了。清儿只来得及看到车中女子下半张脸弯起的嘴角。

    伊伊见她若有所思,便道:“穿的四品朝服。需要查一查此人么?”

    “查。”清儿吐出这个字后,想补充些什么,半晌,又自觉没有头绪,只得作罢,先出宫再说。

    盛夏时节的平沂城,街市尤为热闹,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不绝,小摊上已经摆上了各类雕琢精美的巧果、巧酥,清儿拿起一个瞅半天,嘀咕着“这么快就要七夕了”,伊伊在后面付钱,余光将四周扫了个遍,不动声色地悄悄拽了拽清儿的袖子,示意她去一旁的茶楼。

    两人进了茶楼二层刚坐下,店小二就凑上来询问要什么吃食,伊伊没搭理,侧首低声说:“有人跟踪我们。”

    “意料之中。跟呗,让他们和咱们一起听说书吧。”

    台上说书人正讲到庆王的风流韵事,说庆王戴面具是因为长相过于俊美、故而桃花不断纷扰不止,才常年戴面具以求清闲……

    伊伊皱眉,“我要去和爷禀报近况。你留在这里迷惑他们视线掩护我,如何?”

    “去吧。”清儿见店小二已经等得有点不安了,便开口:“要一碗长寿面,加一两牛肉、一个鸡蛋。”店小二应和着退下,伊伊看着她:“你今日生辰?”

    清儿笑,“我哪有什么生辰,我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。不过心情好,想哪天生辰就哪天咯。”

    伊伊默默,对她一抱拳,闪身进了后厨。

    长寿面上了后,她拉住店小二:“小兄弟,咱们这位说书先生,就这么堂而皇之地编排当朝庆王,不怕被找麻烦么?”

    “客官您一看就是外地人,咱们京城的茶楼酒馆但凡有说书的,哪个不编排当朝红人啊?还有写话本、作艳曲的呢,朝廷从来不管这些。”